立春一过,江南大地,就像是个大大的调色板,各色鲜花争相开放,美得让人心醉。因为疫情响应政府号召,非必要不离沪,暂时出不了远门了,虽然疫情给生活按下了慢进键,但窗外无限的春光依然让人向往,那就不妨来个“足不出沪”沉浸式的春日短游吧。春日暖阳下我们决定去青浦淀山湖开启我们的赏春计划。
在缺少自然风光的魔都,这位于青浦城西15公里,跨上海青浦、江苏省昆山市两市(区的)的淀山湖,有“东方日内瓦湖”之誉,今天我们首站是位于湖畔的淀山湖梅园,上次来这里赏梅已是八年前了。我们来到位于上海大观园马路对面的梅园,这座上海最大的赏梅胜地看上去冷冷清清,走进园内,一股淡雅花香袭来,映入眼帘的即是盛开的红、白、绿色的早春梅花,微风吹过,暗香浮动,沁人心脾。我们漫步在观梅曲径小路来到园东南部的梅艺馆,这座于1983年建设大观园時从青浦区大盈寺前村孔宅迁移至此的古建筑因防疫需要闭门谢客,而古色古香的翼然亭(冷香亭)前一株罕见珍贵的"银红台阁"老梅不知何故也凋零了。赏梅虽有一丝遗憾,但梅园内东半部的自然景点、380米长的人工堤柳堤春晓给我们带来了意外惊喜,堤内、帐篷、绿茵、鲜花,堤上柳绿花红,桥堤相对,堤外碧波万倾,一望无际的水面,烟波浩渺,周边有游艇俱乐部,白色游艇在淀山湖中自由游戈,蓝天、白云、阳光都倒映在在这一片湖水中,构成美丽的风景,在这波光云影间勾勒出淀山路的丝丝风情,一泓湖水,一份眷恋,一份湖水,万般缱绻,虽然今年我们在梅园没看到如云似霞,连绵不断,怒放的傲梅,不过这里有一片辽阔的湖面,风光旖旎,环境很不错,让人心旷神怡。
从梅园出来,我们来到马路对面,这里就是建成已近四十年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笔意,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筑群和现代园林大观园,不过说来遗憾我这个上海土著从这大观园门前路过好多次却从没涉足过,主要还是对此类人工仿古园林不是太感兴趣,今天正好趁“足不出沪”这种势态来大观园补补课
在空荡荡的大观园停车场停好车,沿着林荫道先来到湖畔,这边的湖已不是淀山湖了,而是上海青浦与江苏苏州吴江共有的元荡湖,远处隐约可见的楼宇则是江苏吴江汾湖开发区。春风轻拂下,周边碧水点缀,黛岩绿草,安静美丽得像一幅水彩油画。站在湖边,只见碧水迢迢,湖面如鏡,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沿着湖边往北走就能见到一座石牌坊,上书“太虚幻境”,对应着浮雕照壁,这里就是大观园的正门,门票六十元,购票入内,一直听说大观园多年来游人不多、生意清淡,当下防疫形势严峻情况下,来大观园的游人更少了,门口实时显示牌上显示此时入园人数只有五十多人,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红楼梦中的贾府从繁盛到衰败的一种凄凉,感叹世事无常。走进空荡荡的大观园,先看导览图,全园由“省亲别墅”石牌坊、沁芳湖、曲径通幽等形成全园中轴线。西侧设置怡红院、拢翠庵、梨香院。东侧设置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等多组建筑景点。我们决定先从西侧怡红院开始游览。怡红院是贾宝玉的住处,这里处处契合《红楼梦》原著精髓,达到了神形兼备的意境,屋内有贾宝玉、林黛玉和袭人下棋的场景,还有根据书中描写布置的贾宝玉的卧房,里面镶着白玉的红木家具,倒也算是值钱的物件,还有一具大理石屏风,据说阴雨来袭前会渗水,彼时即可发挥天气预报的作用了。出了怡红院,穿过滴翠亭,走上一座石桥,便见到蓝天白云映照下的春波画舫。此时沁芳湖层层涟漪,水波不兴。隔着湖边的莲叶南望,湖对面就是丹凤榭,全园以这里为中心,以池塘、沁芳溪沟通各景点,构成有主有支、有动有静的水系,湖边设亭、榭,湖中设曲桥、石舫、石灯,溪上设桥亭,形成山重水复、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风光。此刻我们闲憩于上海大观园的园林湖畔,感春生草木柔柔,看落花流水潺潺,春光洒下,湖光粼粼,暖意融融。抬眼,目所及处,红梅灼灼入云霞,白梅姣姣似星月。天朗气清,柔风熏人,一下就懂了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的春色欲流。大观园正中央最有气势的建筑是大观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省亲别墅”的石牌坊。大观楼里面的顾恩思义大殿,是元春省亲到此休息处,厅内悬匾"体仁沐德"四字,意为体念沐浴皇上仁爱恩德,因为和皇帝沾上了边,这里有了皇家林苑的气派并兼容了江南园林的秀丽。我们来到了大观园东侧,这里有红楼梦中重要人物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大家对黛玉"病西施"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但其实她不但纤弱多病、多愁善感,更是个才情横溢,聪明美丽、天真率直、孤标傲世的少女,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而潇湘馆内竹影婆娑,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红楼梦中另一重要人物薛宝钗的住所蘅芜院也在这旁边,宝钗所偏爱的乃是"雪洞"一般朴素之极的居室布置,所坚守的也是"人谓藏愚,自云守拙"的一套行事准则。看到稻香村,第一反应是某食品品牌,而走近一看这里确和大观园其他建筑的富丽华贵不同,此处的田园农舍,一派郊野气色,稻香村其实是宝玉寡嫂李纨的住宿,曾引得贾政有"归农之意"。在大观园里参观、游览,一方面可以领略《红楼梦》亦梦亦幻的文学意境,一方面也可以欣赏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创意之美。特别是它的仿古建筑群,处处契合《红楼梦》原著精髓,达到了神形兼备的意境,让人有种置身于《红楼梦》情景之中,虽是人工仿古,这里的一院一馆、一景一点令人赞叹不尽,确做到了文学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完美融合。
因为防疫需要,大观园内好多室内场所不开放,但我们在大观园内走马观花还是花了二个多小时,一看已是午餐时间,肚子也确实饿了,但走到大观园附近唯一还在营业的杏花村酒家一看,白板!空无一人,一看此景彻底打消了在此用餐的念头,决定前往不远的金泽古镇去用餐。临走时再看门口电子显示牌显示实时园内游客人数九十多人,当前这时期,文旅行业真的太难了!
开车从大观园到金泽只需十多分钟,因为曾来过这里,对金泽稍有了解,因为古镇商业化不浓,吃饭地方不多,我们先在镇口入口处客运站对面的百年老店状元楼吃饭,因已过午餐时间,店堂内只剩一桌还有人,一问老板厨师还没下班,赶紧点单,此时有啥吃啥了,白斩鸡、油爆虾再来一份蚬子炒韭菜,老板说差不多了,估计这几样菜是状元楼的常备菜。
吃过午饭,熟门熟路开车沿金溪路至金中路右转,再直行一段至迎祥街,这里有一古镇停车场,还是免费的。停好从寺前路步行前往古镇区域。经过的寺前路上的颐浩禅寺,这是我二年多年来这里赏银杏的地方,据说该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相传为宰相吕颐浩的故宅。相传,颐浩大人之父想上京城看开眼界,看看儿子住的地方。为免父亲大人路途劳顿,颐浩大人便在家乡按照紫禁城的规模,建造一城(据说有584间房)。后为皇上所知,颐浩大人在皇上到来之前,将故宅外面粉饰为黄色如庙,皇上所见,便命该建筑为“颐浩禅寺,禅寺内有一棵粗壮的银杏,据说为南宋时期所栽,枝繁叶茂,每到深秋一片金黄灿烂,美不胜收,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去取景拍摄。从颐浩禅寺前再向前就是金泽古镇区域了。金泽古镇,始建于唐宋年间,兴于宋而盛于元,已有千年历史。古镇因水而兴,因桥得名,更以“桥桥有庙,桥庙共生”的特色桥庙文化而闻名。寺前路的尽头就是上塘街,对岸是下塘街,清清的河水,流淌在上塘街和下塘街之间,青青石板路,悄无人迹,在上塘街上没走几步有一座红色的桥横在小河上,这桥就是普庆桥,此桥体为朱红色,桥身上左右两边各嵌有五个狮子探头,一如桥面重压在狮子身上一般。狮子气守丹田,气冲脸皮,不敢松懈,以防桥木散架,狮子造型,神态逼真,憨厚可鞠,不过这座桥是1999年应美国WBGH制版公司为NOVA专栏制作《中国虹桥》节目需要,仿照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汴水虹桥之单孔木拱桥而建,普庆桥在建造时完全依照古代建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把64根拱圈木与5根横梁木形成拱圈,全部用捆绑式结扎在一起,整架桥没用一根钉子,再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造桥工艺,具有华丽美与富丽美。根据资料显示:金泽古镇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桥乡,金泽的桥梁非同一般,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是历史名桥。至今镇上还保存着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分别是迎祥桥、祖师桥(如意桥)、放生桥、普济桥、天王桥(天皇阁桥)、万安桥与关爷桥(林老桥)。我们沿着古镇小巷的石板路,一路走过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各式古桥,古镇纯朴而安静,小街两侧都是古朴的老房子,这里几乎没有商业痕迹,偶有游客擦肩而过,一切都是那么静寂,小桥、流水、老街和寺庙,别有一番魅力,这些是古镇最吸引人的,在当下商业化越来越浓、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争相修建仿古街镇的大趋势下,金泽古镇依然坚守着一份自在和淡然,这里就像被人遗忘一样,尽管有近千年的历史,依然静静地独居一隅,不染上一丝世俗的色彩,无论现代气息如何逼迫,她依然坚守着一份自在和淡然,难能可贵。
金泽古镇很小,逛逛转转二个小时差不多,我的第二次的金泽游就这样落幕了,在“足不出沪”的日子里能邂逅一幅最迷人的江南风情,让焦虑和压抑的情绪稍得到一次释放。